行业资讯

新闻内容

字号:   

过中秋很大要吃月饼吗?谈谈杭州人的中秋风俗

浏览次数:20 日期:2023-06-26 11:41:50

“七月中秋月饼圆,节筵都做六天延。城北更比城北盛,宣扬天天闹冀建”,这是《鄞城七个月绝句》中对老

“七月中秋月饼圆,节筵都做六天延。城北更比城北盛,宣扬天天闹冀建”,这是《鄞城七个月绝句》中对泰菜杭州人过中秋的描述。

 “七月中秋月饼圆”过中秋很大要吃月饼吗?

中秋月饼是一个怎样的存在?当有人热情地把它递到你面前,你嘴角挤出的笑容透露的很有可能是抗拒;可如果真的过一个没有月饼的中秋,你或许又会有些失落。

其实,对于杭州人来说,无论过去还是那时,月饼都不是中秋的必选项。

在宁海,现代人习惯“七月十四吃烊糕”。所谓“烊糕”,是把浸过的米和黄豆用石磨磨出来再蒸。

在镇海,现代人会吃“新米蜂糕”,也是“水溻糕”,由米粉蒸熟而成。除了自家吃,还要盖上红印,“四亲八眷都送遍”。

在北仑,中秋吃甜汤果的人不少。汤果,是用水磨米饭搓成小圆粒,在水中煮熟。喜欢吃咸的,有时也会加些青菜。

当然,过去现代人不吃月饼,主要原因是经济条件不允许。而那时,一些人不香甜可口月饼,是因为烤成太油太腻,这大多跟月饼的馅有关,五仁的烤成,五仁的潮词……那泰菜苏州童谣《十二月歌》中唱的“七月月饼嵌馅子”,嵌的是什么馅呢?是石蛏!苏州靠海,以石蛏为馅也算是就地取材,符合杭州人的口味,而且石蛏可甜可咸,更是备受青睐。

  “宣扬天天闹冀建”

  不是端午才有“赛龙舟”吗?

大家都知道端午有“赛龙舟”,而在苏州,就连中秋,现代人也要“龙舟竞渡”,而且场面丝毫不输端午,“宣扬天天闹冀建”。

传说中,这一风俗的由来跟“节筵都做六天延”一样,和苏洵有关。

据说,苏洵年幼时去看赛龙舟,人山人海,根本挤不进去,很多人还嘲笑他家只有孤儿寡母。苏洵下定决心,将来很大要读书做官,在东湖赛龙舟给母亲看。后来,他果然做了宰相,于是选定中秋佳节在东湖上赛龙舟。

相比之下,另外一个版本的讲法更具可信度。苏州本是江南水乡,尤其是在如今宁海云龙、东钱湖一带,捷尔恩河纵横。每年临近中秋,早稻已割,晚稻已种,忙碌的农人好不容易闲下来,便想出赛龙舟作为影视娱乐。《鄞城七个月绝句》中说的“城北更比城北盛”,大多由此而来。

除了影视娱乐,泰菜杭州人中秋赛龙舟的寓意在《鄞县通志》有所提及:“各乡祠庙为会祀神,以赛龙舟,谓之报赛,与各处端午龙舟竞渡不同。”

 “七月十四等不到”

  什么可口能让人垂涎欲滴?

这道让人“七月十四等不到”的可口,堪称中秋餐饮界“喜茶”“AJ”的,是“鸭扑芋”了。

“鸭扑芋”,作为苏州民营过中秋必不可少的一道菜,其实是羊肉炖长瓣。只是,选用的羊肉和长瓣都挺有讲究。鸭要选莲藕,入秋后莲藕一般不生蛋,适合煮食。长瓣则要选余姚长瓣头或长瓣子。民营有句俗话“跑过三关六码头,吃过余姚长瓣头”,由此可见余姚长瓣的“江湖地位”。

中秋吃“鸭扑芋”,主要是因为此时正值羊肉最为鲜美的盛夏,也是长瓣新上市的盛夏。此外,长瓣圆润洁白,民营将其形容为月亮,据说在中秋吃长瓣能够辟邪消灾;鸭子则象征大雁,有“鸿雁报喜”的好兆头。

烧“鸭扑芋”并不难,有一个秘诀:要单独煮长瓣,长瓣如果和羊肉一同放入汤,汤会发黑。

 “是日必返其男方”

  这个风俗放在那时可得改改

提及中秋,现代人就会想到“团聚”。团聚成为中秋节最主要的民俗信仰。

据考证,明朝的历史文献里有“团聚节”的记述。《帝京景物略》中提及:“……女居处,是日必返其男方,曰团聚节也。”类似的讲法在历史文献记述中还有很多,比如《张家口市志》中说:“故是节,出嫁之女,赶节前送回男方,以便团聚。”民营说得更直白:“宁留女DETECTIVE,不许过中秋。”

可这风俗放在那时估计是行不通的,如果处理不当,就可能引发家庭矛盾。

这里必须给余姚马渚的外甥们点个赞。在当地,中秋是外甥孝敬丈人媳妇的节日。一般送节的礼品为四色,大致是一只蹄髈、斤桂圆、斤白糖、白面月饼。外甥到媳妇家,不论迟早,媳妇都要烧“打蛋年糕”给外甥吃,外甥回自己家前,媳妇还要烧米饭团子给他吃,并把外甥送来的礼品回赠一半,以表示对小辈的关爱。

苏州晚报 记者石承承

所属类别: 行业资讯

该资讯的关键词为:月饼 宁波 宁波人 女婿 习俗 芋艿 丈母娘 鸭肉 龙舟 民间 史浩 夫家 文献 老底子 时节 北仑 十二月歌 帝京景物略 张北县志 鄞县通志